中吉号,普洱茶全产业链典范企业
云南中吉号茶业有限公司

当前位置:首页>新闻资讯>公司新闻

中吉号:完整产业链上的名山普洱

来源:本站原创作者:佚名人气:发表时间:2010-9-27 18:13:21【

普洱茶界,80%的品牌都是从茶农手中收料,找其他工厂代工生产,把重心放在市场进行轮番轰炸营销。此举优势在于集中最大精力做市场,缺陷却是原料品质难以保证。只有极少数品牌同时拥有茶园、工厂、市场。


中吉号就是这少数之一,缘于对品牌的深度认知:做名山普洱,须有完整产业链。


12年沉淀 从市场回归原产地

完全市场化不足20年的普洱茶,产业壮大离不开先富的港台地区人们生活习惯的影响。



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以前,普洱茶在香港和台湾已广为人知,在90年末呈现热潮。与此同时,国内的改革开放吸引了大量的港台商人进入深圳及其他珠三角地区。普洱茶的品饮习惯,被带到了深圳、东莞和广州。


杨世华与深圳的结缘,则是大学毕业被分配到国企,并在90年代末被派往深圳工作。在这里,他看到了墙内开花墙外香的普洱茶在珠三角的巨大商机。


2001年,脱离国企的杨世华及其家族,开始在深圳开始从事茶叶生意。此后6年,是普洱茶的黄金时代。原产地普洱茶通过深圳口岸,大多进入港台和东南亚,深圳成为普洱茶最早的重要中转城市。

 

 


在赚得第一桶金之后,2006年成为新组建的中茶公司(昆明茶厂)第一家经销商,经营范围仍然在深圳。一年之后,普洱茶在第一波高潮后陷入低谷,经历了产业的第一次周期性起落。

在最低谷的时候,杨世华及团队回到云南建厂,他们想把根基打扎实,从茶山和工厂一步步做起。

 

低谷建工厂 专注名山普洱

2007年,普洱茶低谷一方面缘于市场的盲目追捧,另一方面乃是趋利的茶商将省外的中小叶种也压成普洱茶,失去底线必然遭到抛弃。


 

身在市场多年的杨世华,深深明白做茶一定要做原产地、好品质的产品,才会有市场认可。

从2010年起,按照“企业+茶农+基地+市场”的产业链要求,并积极筹建古茶树及高优生态茶园基础,组成茶农合作社,严格为原材料把关,精选云南澜沧江流域纯正大叶种茶料,在生产过程中注重传统加工工艺与现代技术的有机结合,打造出具有自身特色的品牌产品——中吉号




此后,中吉号在云南澜沧江流域优良茶叶产区建设了1000多亩古茶园基地。自有厂区占地5万多平方米。生产车间、仓库、品茶楼、办公室和职工宿舍等基础设施配备齐全。拥有现代化普洱茶加工机械设备数十台套,传统石模200余套,年生产能力达到2,000吨以上,企业共有员工200多名,其中:高级经营管理人才8人,高级茶艺师评茶员2人,茶艺师若干,车间专业技术人才15人。产品覆盖普洱紧压茶传统、礼品、特殊产品等系列共200多个品种。


完整产业链 保障“名山普洱”


走过低谷的普洱茶从2008年开始复苏,拥有品质优势的中吉号开始发力。


据介绍,中吉号在致力于云南乔木茶资源探索同时,广泛汲取云南传统名山和百年老茶庄制茶经验,再结合现代科技进行产品研究与开发,目前在业内已有“乔木茶专业制造商”之称。

杨世华始终坚持"好料才能出好茶"的原则,几乎每年都深入所有优质普洱产茶区,从茶叶的采摘,初制加工开始,逐年提高工艺水平。




2012年,中吉号浙江金华义乌旗舰店、深圳沙井中吉号专营店、乌鲁木齐专营店、重庆涪陵中吉号专营店、重庆中吉号旗舰店,中吉号芳村店、中山专营店、桂林专营店、东莞店相继开张,业务蒸蒸日上的中吉号品牌扎根云南,立足广东,辐射全国 ,经营战略全线铺开。


在中国普洱批发网“2013年普洱江湖大盘点”中,对中吉号有这样的评价——


“像大地一样厚朴的掌门人,杨世华常年耕耘在深山鲜为人知。中吉号“名山普洱”亮相之时,业界不禁有“宝剑藏深山,情怀绕白云”之感。在空手道横行的业界,中吉号早已在班盆、易武、勐库、昔归等地建立上千亩古茶园,在核心原产地勐海建有标准化工厂,出品超过200个品种的名山茶品,完整的产业链结出了以“中吉四美”为代表之累累硕果。”

返回顶部